特別報導
-
不知道年終和紅包該怎麼用?教你用「35K」組台高C/P值、可順玩各3A大作的電競桌機!
小W編在這邊跟各位玩家們先拜個早年!大家新年快樂!想必各位玩家們現在不是在準備吃尾牙,就是在前往吃尾牙的路上對吧?談到尾牙,除了令人心跳加速的抽獎之外,身為九百萬勞工之一的我們,最在乎的一定就是公司發放的年終獎金;若玩家們還是學生,不用我多說,最期待的一定就是過年可以從長輩們那邊拿到紅包對吧?!那這些獎金和紅包我們該如何妥善運用呢? 小W編也發現到最近因為各式各樣的遊戲大作興起,不論是《刺客教條:起源》(Assassin's Creed Origins)、《極限競速7》(FORZA 7)、《星際大戰:戰場前線 II》(STAR WARS BATTLEFRONT II)還是讓各位玩家們以及實況主們愛不釋手的《絕地求生》(PLAYERUNKNOWN’S BATTLEGROUNDS,以下簡稱:PUBG);再跟著2017年AMD和Intel兩大CPU大廠和NVIDIA的100系列顯示卡的帶動之下,玩家們之間也掀起了一陣換機潮。 也有許多玩家們私訊問我們該怎麼樣升級對遊戲體驗才會最有感呢?大家第一個直覺反應想到的一定是顯示卡對吧!不過其實除了顯示卡之外,CPU、記憶體甚至是儲存裝置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小W編知道各位玩家們的年終和紅包還沒有想好怎麼利用。我們在此開了一張菜單,只需要3萬5千元(開菜單當時的市價,於文章上線時,價格可能有所浮動,尚請海涵。)重新組裝一台C/P值爆表的電腦。 小W編這一次從機殼、電源供應器、主機板、CPU、CPU散熱器、記憶體、顯示卡、儲存裝置帶你一一分析為何選擇這些產品! 整部電腦最重要的當然是要從CPU開始做挑選,今年在AMD強勢的進攻之下,Intel終於受不了沉重的壓力推出全新第八代Core i3/5/7系列,代號為「Cofee Lake」的處理器;接下來就要簡單的介紹這款處理器,以及為什麼最後選擇此款處理器的原因! 首先,先跟各位玩家們介紹關於Intel Core i5-8600K的基本數據介紹:這顆CPU是具有6核心6執行緒,基本時脈為3.6GHz,在Boost之後最高可達到4.3GHz;記憶體則使用可以達到DDR4的規格,且時脈可以相較於前一代的7600K而論,又向上提升至2666MHz;TDP為95W,也能夠支援自家的Optane Memory;各位玩家們也知道,既然選擇的是有「K」的版本,一定是未鎖頻且性能較好的版本;台灣目前的建議售價為新台幣8,790元整。 介紹完基本的規格之後,總要幫各位玩家們介紹一下產品特別的地方。這顆CPU是Intel原本打算於今年(2018)才打算問世的產品,不只在8700K達到了6C/12T的表現,也在Boost的表現上有著相當不錯的時脈表現,緊跟著推出的8600K也有相當驚人的效能表現,簡單的使用CPU-Z做CPU的檢測就能夠發現,i5的效能已經超越上一代i7-7700K的表現,且6C/6T的配置也相較於第七代的i5來的更有競爭力。 除此之外,在售價上也是有著他一定的優勢,這就是小W編為何選擇8600K而非8700K的一項重要因素之一,目前Intel Core i7-8700K的售價為新台幣12,900元整,一來一往就差了4千多塊錢;而我們接下來就需要進行分析,若是以增加上這4000多元的價格,直上Intel Core i7-8700K,雖然時脈的提升上有著近0.5GHz的顯著提升,但是在遊戲效能的表現上,真正能展現給玩家的其實並不多。且礙於最近的記憶體價格飛漲,我們勢必得因應著其他需要投入更多金額在需要記憶體顆粒的產品上,那這顆CPU就很明顯的符合我們的需求。 看完處理器的選擇之後,小W編當然也知道在Intel的產品命名當中,「K」系列具有較高的效能,而在購買的時候並不會附上Intel自家的空冷散熱風扇,所以我們就需要外找一顆新的CPU散熱器,於是Enermax LIQMAX 120S就這麼被我給看上了! 首先先介紹基本的規格,在水冷接頭的部分,扣具能夠支援的平台有Intel LGA 775/1150/1151/1155/1156/1366/2011;除了Intel的平台之外,AMD的部分則能夠支援AM2/AM2+/AM3/AM3+/FM1/FM2/FM2+,採用的是銅的材質以增加導熱的效率,而在水冷幫浦的部分,採用的是陶瓷軸承,轉速為2300rpm,而水冷排的大小剛好能夠支援1組風扇,採用鋁材質。在水管的部分材質則為FEP管,具有31cm的長度,讓玩家們在安裝的時候可以相當方便。 除了基本的規格之外,就想要說服各位玩家們選擇這項CPU散熱器似乎有點太小看各位玩家們了,所以這邊要向大家介紹一下它的優點,在水冷接頭的部分,有著Enermax獨家的SCT(分流通道)技術,在微鰭片的設計上採用的方式可以讓不同的管道內水冷液交互流動,才能夠迅速帶走CPU上的廢熱;除此之外,所附的風扇也提供PWM的控制功能,可以提供玩家們更多樣化的散熱模式,藉此提供玩家們更好的散熱表現。 看了這麼多關於水冷散熱器的介紹之後,玩家們可能會發現小W編在選擇上也都偏向實用選擇,而只選擇120S的原因就在於在Intel Core i5-8600K雖然也是高效能的版本,但是對於散熱的需求並沒有如Intel Core i7-8700K來的如此之高,雖然依舊能夠Boost至4.3GHz,Enermax LIQMAX 120S也足夠解上TDP 300W以上的狀況。所以小W編在選擇上就以方便安裝,價格在水冷散熱器當中亦算是平價的產品作為我們的CPU散熱器。 看完了處理器以及散熱器的選擇之後,接下來的就要看看具有CPU插槽的主機板該如何做選擇!也正因為著我們選擇的是Intel第八代處理器,所以在對應的晶片組可做選擇的選項就減少了;基本上目前Intel只提供了Z370的晶片組供消費市場做選購,雖然產品線的齊全程度並無法和第七代的Sky Lake或是第六代Kaby Lake有著「Z、H、B」的三種晶片組能夠做選擇。小W編從搭載Z370晶片組主機板之中,選出了ASUS ROG STRIX Z370-G GAMING(WI-FI AC)作為我們的主機板! 接下來跟各位玩家們介紹ASUS ROG STRIX Z370-G GAMING(WI-FI AC)的基本CPU插槽的部分採用的是LGA 1151的腳位,不過只限定於使用第八代的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並無法向下相容。在記憶體插槽的部分,提供了4組雙通道DDR4記憶體,最高可以支援至4000MHz(OC),基本頻率也從2133MHz至2666MHz都能支援,當然也有Intel XMP 2.0的技術;在擴充槽的部分,提供了1組PCIe 3.0 x16和2組PCIe 3.0 x1、6組SATA 3連接埠以及2組M.2插槽。最後在I/O埠的部分,提供1組PS/2鍵鼠埠、1組DisplayPort、1組HDMI、1組網路孔、2組USB 3.1 Gen2 Type-A、4組USB 3.1 Gen1、2組USB 2.0、5組HD音源接孔和1組ASUS Wi-Fi GO!。 除了這些基本的功能之外,以下幫各位細數它的3個特點,所以才值得玩家購買這款主機板與我們的處理器作為搭配。第一點:與其他主機板不同的地方在於:1. 其主機板的尺寸只有mATX的大小(24.4 cm x 24.4 cm),其所需要的空間比起其他ATX或EATX等尺寸的主機板都來的少,在組裝電腦與機殼的搭配上就顯得較為方便,而且在功能上也無一不缺,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呢! 2. 內建Wi-Fi功能,將配件中所隨附的Wi-Fi天線,接到I/O埠上連接埠,即可提供802.11ac等級、2.4與5.0GHz的雙頻段的無線連線,最快頻寬高達867Mbps,等於連買路由器的錢都省下來了呢!3. 最後就是對於想要超頻的玩家們,也不需要擔心,因為ASUS ROG特地在主機板焊上了許多晶片,如TPU、EPU幫助超頻,官方數據更是顯示其頻率可以從3.7GHz提升至5.5GHz! 最重要的價格部分,其主機板雖然比不上具有許多額外配備的頂規主機板,但其只需要新台幣4,790元的價格,能夠提供PCIe 3.0 x16、2組PCIe 3.0的M.2插槽,甚至是Wi-Fi天線連接埠。這樣的尺寸、這樣的價格,還不入選小W編的口袋名單那就真的是太奇怪了。 介紹完處理器以及主機板之後,就要介紹近年來漲幅相當大,遙想當年小W編組了人生第一台電腦的時候,買16GB記憶體的價格;時至今日,同樣的規格只能買到對半的8GB而已,在撰寫文章的同時,我們的記憶體價格仍在飛漲,從原本小W編開菜單的數字又往上漲了1千塊啊!但是各位玩家們也別擔心,列入菜單的這款記憶體,絕對物超所值!話不多說,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3466 16GB kit(8GB x2)好在哪?為什麼組一台3.5萬的電腦要用這款記憶體呢? 小W編在3萬5千元電腦上所挑選的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3466 16GB kit(8GB x2),是記憶體顆粒大廠美光(Micron)所推出的產品,其自家的Ballistix系列在消費者的心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又分成三種等級,Sport、Tactical再至今天所使用的Elite;提供了非常完整的產品線讓玩家們做挑選。若是一般的電腦使用,那選擇Sport就能夠符合您的需求;若是需要玩遊戲也對效能有一點需求的玩家們則可以選擇Tactical。但是,這次我們組裝這台電腦的目標是要能夠順跑各式各樣的遊戲大作,在能夠調整的產品可不只有顯示卡而已,在遊戲執行的過程當中基本上都會需要使用到系統記憶體,所以採用的是美光所推出的Ballistix Elite版本,在遊戲的支援上才能夠有最好的表現。 首先介紹一下記憶體的基本規格,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3466 16GB kit(8GB x2)為DDR4的介面、時脈為3466MHz,而CL值為16、16、18、36、2T、1.35V;能夠支援Intel XMP 2.0,在內部所採用的記憶體顆粒為Samsung客製的產品,編號為「SEC 719 K4A8G08」,在效能的表現上就請玩家耐住性子;先不要往下看效能分析,以免暴雷! 除了基本的顆粒型號、時脈以及CL值之外,產品本身具有散熱殼,也因為它能夠提供玩家們做超頻使用,在溫度方面一定會相較於其他較為普通的版本有較高的工作溫度,所以在散熱殼的設計上採用獨特設計,並且在散熱膠的黏貼上非常的牢固,仔細一看還能夠發現散熱殼上有簍空設計,更加提升散熱的優勢。 最後,看完了它基本的配置和特色之後,以小W編當下看到的價格,再搭配著全新升級的Intel Core i5-8600K,而這款產品最低的時脈也能夠支援從2666MHz起跳,不只能夠提高CPU的表現,在支援繪圖晶片算圖的過程時,也能夠給予最強大的後援。在原廠保固的部分也還提供了「終身保固」,等於從玩家們夠買的那一剎那,只要使用DDR4的介面,完全不需要想著換記憶體了!究竟誰說記憶體的選擇不重要?等等帶大家看看效能表現讓你知道! 不曉得各位玩家們還記不記得小W編曾經寫過的各張顯示卡評測以及吃雞的評比(,在有預算限制的限制之下,我們能夠選擇的顯示卡就比較侷限,而且在記憶體因為製程沒有提升、挖礦風潮以及供需失衡的狀況,不只有系統的記憶體價格飆漲,連帶著顯示卡價格也一路上揚,在我們的菜單選擇上,因應著年終以及過年紅包的大小,我們可供選擇的顯示卡就需要挑選到C/P值最高的選擇。這次,小W編選擇的是ASUS GTX1060 O6G 9GBPS! 所謂的「9Gbps」其實指的是其位元的傳輸速率,也就是顯示卡上記憶體的頻寬,有著較好的頻寬表現也就代表產品能夠提供更好的效能表現,相較於沒有OC的版本,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提升了將近12%之多!(原先1060配置的是8Gbps的記憶體,華碩這款顯示卡直接配置9Gbps,因此效能可提升12%。) 相同的我們先介紹顯示卡的基本的規格以及配置,採用的繪圖晶片為NVIDIA GeForce GTX 1060,晶片代號為GP106,通道數為PCIe x16,具有6GB的GDDR5記憶體。繪圖核心的時脈為1595MHz至1810MHz,記憶體的部分為2257MHz,傳輸的速率可以達到9Gbps,並且也能夠支援VR遊戲,而視訊輸出孔提供2組DisplayPort 1.4、2組HDMI 2.0和1組DVI-D,電源接口的部分為6-pin。在盒子的配件當中也提供了GPU Tweak II的安裝光碟,為玩家們提供了更好的超頻準備。 在看完基本的規格之後,小W編也準備好向各位玩家們介紹為什麼要選擇這款顯示卡,其採用與前代9系列相同的外觀,並且採用雙風扇的散熱系統,搭配的風扇是具有DirectCU II +0dB風扇技術及IP5X防塵認證;DirectCU II +0dB風扇技術提供玩家們風扇運轉降噪更好的表現,在降噪之餘還提供了更好的散熱表現,官網的數據顯示能夠提高將近220%的散熱性能。它在扇翼上也採用刀型設計,提高了105%的進風量,在散熱的表現上確實也有很好的表現。實際安裝上機之後,小W編也幾乎都沒有聽見顯示卡風扇運轉所產生的噪音。還能夠搭配ASUS自家的超頻軟體,一鍵就能夠超頻,使用上相當方便,小W編也有於的開箱文當中有附上GPY Tweak II的使用感想! 最後當然要替各位玩家們解釋為什麼要選擇此款顯示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在於,因為GTX 1060的晶片在使用上能夠符合大多數玩家的需求,並且提供了不錯的貼圖運算能力,6GB的GDDR5記憶體也剛好足夠應付玩家們在基本遊戲時的需求;並且還提供了各位玩家們就算安靜依舊相當解熱的雙風扇設計,顯示卡的選擇,非它莫屬! 現在各位玩家們在選擇系統碟時,很少玩家會在選擇傳統的機械式硬碟作為系統碟,因為固態硬碟(SSD)產品的問世,其較快的傳輸速度以及體積較小的優勢,讓許多玩家們將其系統以及較常玩到的遊戲安裝在SSD當中,讓開機的速度、執行的速度都有顯著的提升。所以這一次小W編當然也為各位玩家們挑選了一款相當不錯的系統碟,Micron Crucial MX300 275GB SSD(M.2 2280)! 在選擇的時候產品時,小W編發現它有兩種不同的介面,雖然都是以SATA 3的介面為主,但是有2.5吋硬碟規格的形式;也有走M.2介面的規格。目前此款型號的2.5吋規格不太容易在通路上尋到,M.2介面的MX 300為主力的產品,其長度大小做到「2280」,基本上幾乎只要有提供M.2插槽的主機板都能夠對應,雖然在價格也稍微比2.5吋硬碟的價格稍貴一些,但是考量到較小的體積以及準備搭載透測機殼的美觀性,這回我們還是選擇了M.2介面的MX 300! 採用的記憶體顆粒為自家的產品,序號為「7WB2D NW853」,在控制器部分採用Marvell 88SS1074,此款控制器也提供了相當多容量的對應,算是一顆非常萬用、實在且不錯的的控制器。最後,快取的部分也是採用自家的顆粒,其產品的編號為「F14416ACBH-DD-F 1741RR04400」,產品還融合了最新的3D NAND快閃技術,足以滿足玩家們日後的需求。 除了基本的記憶體顆粒以及SSD規格之外,這回MX300還用上了自家的「動態寫入加速」的技術,在工作溫度的表現上,提供了「過熱保護」的技術,藉此調整儲存資料的安全性。就算產品本身是「TLC」的記憶體顆粒,但也能夠支撐高達80TB的抹寫,使用壽命(MTTF)預估也能夠達到150萬小時,相當於在購買產品之後的5年時間之中,每天都讀寫43GB的檔案。而玩家們也許也會也提供了3年的保固,玩家們在保存資料上就更能高枕無憂了!做為系統碟的性價比上,就是它入選我口袋名單的原因! 看完了系統碟的選擇之後,若是花了3萬多塊的電腦還只有275GB的儲存空間的話,未免也太可憐了吧!我們當然還幫各位玩家們準備了1TB的HDD作為資料的儲存地,那市面上傳統的硬碟百百款,容量大小也百百款,相信各位玩家們在選擇上也很容易不知如何挑選;在這邊,小W編所選擇的是Seagate(希捷)推出對應於個人使用的BarraCuda 1TB HDD! 這一次小W編選用的是Seagate BarraCuda 1TB,在BarraCuda的命名當中是因為在1992年推出全球第一台7,200rpm的硬碟,使用「梭魚」剽悍、兇猛的方式命名。除了專精於電競和影音編輯的火梭魚外,這款給個人以及專業運算做使用的HDD表現也不會遜色多少,除了目前最高的HDD轉速之外,其產品本身也搭載了全新一代MTC多層快取的技術,使其讀取速度能夠領先其他的競品,工作附載能夠支援一年55TB的寫入,不必提心吊膽的擔心資料的儲存地發生意想不到的差錯。 那小W編剛剛提到的MTC技術究竟是什麼?Multi-tier Caching(MTC)是智慧型快取演算法,根據不同的工作富在特性,例如:寫入的密集度、讀取的密集度、區塊大小和延遲需求以最適合的儲存媒體來傳輸與儲存資料,尤其能提升隨機寫入方面的效能。Seagate(希捷)也提供了資料救援服務,提供了獨立實驗室、技術與硬碟專家,基本上都能夠救回使用者90%以上的資料(其他業界的平均大多只能落在60%)。所以從這些特點就能夠發現小W編為什麼選擇這款硬碟,除了有相當不錯的5年保固之外,在C/P值以及資料的安全程度,確實相當優異,當然要選擇能夠把各種資料救回來的產品以及服務啊! 在挑選完上述的配件之後,基本上玩家們的零組件都算到齊了!我們還缺少什麼?沒錯!就是推動所有零組件的心臟,也就是電源供應器,電腦顧名思義需要使用到「電」,在準備上我們也沒有辦法透過零組件直接連接插座,所以需要透過一個電源的交換站做基本的電流轉換,這時我們就需要使用電源供應器提供我們所需的電力。電源供應器的選擇上,有著相當多的廠商、產品、特色,也常常看的小W編眼花撩亂。不過在這個時候,我看上了一款C/P值相當不錯的供應器,Enermax RevoBron 600W能夠滿足我們這一次的需求。 首先一樣先介紹一下這次的產品,這款產品也通過專屬於電源供應器認證標章「80 Plus」的銅牌等級認證,在平均的電流轉換效率上可以達到平均85%以上的表現,在交流電的輸入電壓可以從100-240VAC、47-63Hz,交流電輸入電流為9A-4.5A。在DC電流的輸出部分,12V的電源提供了2組接槽各30A;而合併限制總共可以輸出50A的電流量;連接CPU的3.3V和5V接頭總共可以提供120W的電源輸出。光看這些基本的數據以及電流、電壓各位玩家們肯定沒什麼感覺的。那我們就來看看這顆電源供應器還有什麼樣的特色吧! 在電源供應器風扇的部分,提供了自家專利的逆轉彈塵技術,可以避免電源的進封口的灰塵堆積,進一步的延長風扇以及電源供應器的使用壽命;而在風扇的軸承部分採用磁力氣旋,12公分的專利磁力氣旋軸承,確保在運作的過程當中可以有相當安靜的表現。電容的部分也採用全日系的電解電容,也有DC to DC的設計,在提供PCIe的電源供應時,能夠勇更穩定的電壓輸出以及主機相容性。在安全機制的防護上,提供了過電流保護(OCP)、過電壓保護(OVP)、低電壓保護(UVP)、過負載保護(OPP)、短路保護(SCP)與防突波&湧浪保護(SIP)等,提供系統多重的保護。 看完了這些基本的介紹,玩家們在選擇上也許會問小W編說為什麼不選擇金牌等級或是他牌的電源供應器。這邊就跟各位玩家們分析為什麼選擇此款產品的原因,以一般玩家的使用方式來看,其轉換效率的差距其實並沒有太大,而我預估大約在耗電量的使用上大約最高也只需要250W上下,以600W與85%的轉換效率而論,具有銅牌等級的表現也綽綽有餘;況且產品本身具有相當多的防護機制,在配件上還提供了智能二合一風扇控制器,讓玩家們在搭配CPU散熱以及機殼散熱的時候能夠更方便的安裝,既然都能夠推動所有的電腦零組件,我們當然以C/P值最高的產品作為我們的選擇囉! 所有的產品都完成之後,我們準備給零組件一個家,在精挑細選之後,雖然一定有某些部分的玩家們不在乎他們的機殼到底如何,只想要一個簡單、便宜的機殼作為他們的選擇;但是難道就沒有那種簡單、價格公道而且又超有質感且設計感濃厚的機殼嗎?當然有,小W編這邊告訴你,IN WIN 101(White)就是! 這款由IN WIN(迎廣)所推出的機殼,採用的是側透的設計,並且具有白色以及黑色的選擇,在主機板的支援上,其能夠支援ATX、Micro ATX、Mini ATX等三種規格的主機板,提供了2組的硬碟插槽,可以支援3.5吋HDD以及2.5吋SSD都沒有問題。支援的顯示卡尺寸也能夠達到421mm,PCIe的擴充槽也達到7個,讓玩家們在擴充零組件的時候更無故顧慮,採用並且前置的連接埠所採用的可是2組USB 3.0;電源供應器的放置也異於其他產品,採用的是上置,以提供側透更美觀的表現。 看完了基本的介紹之後,小W編準備來告訴大家,這款機殼是如何燒到我的。首先在機殼的外觀整體設計上因為個人的觀感會有所不同,我這邊不多做贅述,我個人最喜歡他開機鍵附近的設計,整體編排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在機殼的最底部也提供了濾網設計,讓玩家們在清理電腦內部的時候更為方便,也更能阻絕灰塵與雜質。最後介紹到的就是其自家的專利設計,無螺絲的快拆側板,只需要輕拉兩側的扣件就能夠提起側板做更換或是拆卸,並且採用的是3mm厚度的強化玻璃。散熱的部分也提供了上置式電玩供應器以及側面和下方都能進風的優異表現。 最後,小W編為甚麼會挑上這款機殼呢?主要是因為IN WIN(迎廣)在機殼的市場上深耕了30年之久,其產品的品質以及設計是各位玩家們有目共睹的,其機殼產品也有許多是榮獲我們PCDIY!的編輯推薦,整體而言確實是一款符合我們一開始所設定的標準,重點是還能夠支援我們所選擇的機板,還要有美觀、C/P值足夠,令人激賞。 看完了這麼多產品介紹之後,各位玩家們基本上一定也相當期待關於產品效能到底表現如何對吧!從CPU的表現再到記憶體,當然也沒忘記關於GPU的測試,畢竟我們拿了這麼多年終獎金以及過年的紅包就是為了要用3萬5千元組裝一台能夠順玩各3A大作的電競桌機嘛!那話不多說,小W編這邊就將平台列出來,之後就來看效能的數據分析吧! 處理器:Intel Core i5-8600K 4.3GHz 6C/6T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Z370-G GAMING(WI-FI AC) 記憶體: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3466 16GB @ 3466 顯示卡:ASUS GTX1060 O6G 9GBPS (GPU:1595/1810/Mem: 2257) SSD:Micron Crucial MX300 275GB SSD(M.2 2280) HDD:Seagate BarraCuda 1TB 電源供應器:Enermax RevoBron 600W 機殼:IN WIN 101 (White)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9 (Creators Update) 看完了這一次所使用的測試平台之後,小W編透過CPU-Z、GPU-Z、CrystalDiskInfo、TxBench等等,先帶各位玩家們看一下基本的系統訊息,這樣也能夠確定小W編的數據都是經過正確實測的喔! 看完了基本的系統表現之後,我們接下來就要來看效能實測的部分,小W編這邊實測了相當多的軟體以及遊戲,再這邊就不一一列舉,而我也把數據都透過圖表的表現,讓各位玩家們能夠更快速的對系統的表現作比較。我們先從系統的部分做檢視: 看完了CPU、記憶體、主機板以及整體電腦的表現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要看看顯示卡搭配記憶體的整體表現: 看完這麼多數據的圖表以及測試截圖後,小W編幫各位玩家們簡單分析一下數據所展現的意義,透過PCMark 10的測試軟體模擬正常玩家們使用電腦的表現,不論是觀看網頁、文字工作還是影像工作都有不錯的表現,其逼近6000分的分數,甚至已經超越AMD於去年推出的Ryzen Threadripper 1950X跑分表現;再看到3DMark和遊戲的分數及FPS表現,也因為目前玩家們大多數仍然都還在使用1920X1080解析度的螢幕,若以Full HD的畫質下去做檢驗,可以發現從去年10月底剛推出的《刺客教條:起源》有60FPS以上的表現,再至《PUBG》將畫質開到「高」之後,有80FPS的幀數,在實際「對槍」的時候也幾乎沒有卡頓的情形,遊戲順暢度體驗相當「愉悅」! 經過小W編這些時日測試以來,PCDIY!的編輯組同仁們,一起從安裝到試玩遊戲以及實際使用,好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從小帶到大!(到底是多菜)在組裝完成後,能夠發現在玩遊戲的同時,有許多玩家們不一定有採用全螢幕的習慣進行遊戲,是透過遊戲內建無邊界的模式,讓玩家們可以在玩遊戲之餘,就算真的死掉了或是需要跳窗的時候,還可以順暢的使用網頁或是其他程式,全都仰賴了系統記憶體的表現,強大的記憶體提供了更好的資料傳遞速度,不論是在支援遊戲、工作使用或是邊玩遊戲邊聊天都沒問題! 回到我們這次的主題,畢竟是要使用各位玩家們今年的紅包或是年終獎金,想必各位玩家們對每分錢都會錙銖必較!所以在零組件的C/P值就是我們選擇的一大重點;這些產品也都是小W編精挑細選過後的一時之選,從處理器到機殼、從裡到外!這邊也不再多做產品的優點做過多的贅述。而且小W編是一個這麼愛玩遊戲的人,當然要用這台電腦在上班的時候玩過各式各樣的遊戲,以至於我差一點就要把主機從公司抱回家,蛤?同事你們為什麼要拉著我? 當然,小W編使用3萬5千元開的電腦零組件菜單,其實是以一個大方向的選擇來呈現,玩家們還是有很多的面向能夠做調整,倘若玩家們比較著重於玩遊戲時的表現,那處理器以及主機板的影響並沒有如SSD、記憶體和顯示卡來的吃重,那處理器或許就能夠選擇Intel Core i5-8600或Intel Core i5-8400以及價格再壓低的主機板,也因為選擇了並非「K」系列的版本,本身購買時就會內附CPU散熱器,在這個部分也能夠省下一筆錢,讓玩家們可以在其他部分再做升級調配。 再者,記憶體的價格目前仍不夠穩定,價格依舊維持在相當高檔;玩家們或許也能夠選擇與八代處理器相搭配的2666MHz或是2400MHz版本,美光在這個部分也有許多產品讓玩家做挑選,能將預算進行更好的控管。小W編這也聽到許多傳聞,提到記憶體顆粒的製作大廠預計會於2018的上半年進行顆粒增產,說不定下半年記憶體的價格有望回穩。最後,玩家們在選擇SSD的容量上也許能提高至512GB,以275GB作為系統碟以及遊戲執行的儲存空間,確實相當緊繃,安裝完作業系統以及幾款大作可能就沒辦法再放別款遊戲,那透過CPU、主機板以及記憶體菜單上簡單調整,以此挪用出其他的預算進行SSD的升級,就可以安裝更多款遊戲在SSD上,讓玩家們時常遊玩的遊戲都能有令人滿意的體驗! 小W編也透過這一次3萬5千元的專案,不論是讓PCDIY!整體編輯部的新人們得到了從無到有安裝電腦的成就感和經驗,還是一起在下班之後,大家還都爭相搶著想要用那台電腦玩玩看PUBG和Assassin's Creed Origins (刺客教條:起源)的體驗盛況,好不熱鬧!在最後的最後,特別感謝Intel(英特爾)、ASUS(華碩)、Enermax(保銳)、Micron(美光)、Seagate(希捷)、IN WIN(迎廣)的大力支援,才能夠讓我一圓自己開菜單、自己組電腦、自己測試、自己寫文的成就! 這次除了文章之外,Paper醬也有為各位玩家們準備影片的介紹版本喔!若是想要透過影片看看小W編以及Paper醬的介紹和試玩過程,要準時鎖定,才不會錯過任何最新的電腦和電玩資訊!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FJ3koD7Oo 影片版本的介紹影片也出來囉!
-
「幽靈」與「崩潰」來襲:Intel、AMD處理器漏洞事件簿,與目前的應變方式[更新]
為了讓CPU執行速度更快,近20年來的電腦處理器核心架構,都加入了所謂的Speculative Execution(推測執行)的機制,讓程式在根據某些條件時需要跳躍到各種分歧點時,CPU可以透過推測的方式預先載入,以加速整個系統的執行效能。然而這樣的機制,在這半年之內卻被Google的團隊發現居然有可怕的漏洞,可能導致CPU在執行過程中,把不必要的機敏資訊洩露出去,成了最大的資安漏洞… 這顆震撼彈,是Google的Project Zero (俗稱GPZ)團隊於2018年1月3日在自家率先揭發出來的,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處理器安全性漏洞事件,在市場鬧得沸沸揚揚。雖然資安人士表示這次的漏洞事件,對於一般消費者的環境影響不大,但對於工作站、伺服器,甚至資料中心來說,提供最高等級的安全性,降低各種風險,可說是毋庸置疑的。也因此,Intel、AMD甚至ARM (對!ARM也有影響到)都各自發表聲明,來說明應對方式與解決方法,而微軟和其他作業系統業者,也紛紛推出各式安全性更新,以嘗試彌平這次的「災難」! 那麼消費者們最關心的部份,就是這個漏洞,會不會影響我目前電腦的運作。還有到底要不要安裝更新,還有,裝了更新會影響多少效能,會不會裝了就自動重開機,甚至無法開機的狀況。有這些疑慮的讀者們,請看本文的詳細說明。 從Google Project Zero的在2018年1月3日所揭露Reading privileged memory with a side-channel (透過旁側通道方式,來讀取特權等級下的記憶體內容)說明中,發現了近20年來的CPU,都存在著重大的安全性漏洞,這樣的漏洞會導致CPU在執行過程中,把不必要的機敏資訊洩露出去。 也就是說,使用權級較低的攻擊者,並不需取得最高權限,即可透過這種CPU硬體本身所挾帶的安全性漏洞,來洩漏出本地端權級較高的記憶體資訊,或者透過遠端方式來洩露出本地端使用者資訊。 至於在實際的攻擊測試中,只要攻擊者透過特殊的程式寫法,在一定的條件下就會觸發這樣的條件,也就有可能洩露出本地作業系統底層運作資訊,以及秘鑰資訊等。這時候,駭客只要透過這些資訊,就可以繞過Kernel(核心),以及Hypervisor(虛擬機器的超級管理者)的隔離防護,甚至在雲端服務應用中,攻擊者更可能透過瀏覽器來洩漏出受害者的帳號、密碼、內容、Email、Cookie等機敏資訊。由於這次所發現的漏洞是屬於硬體層級的,不像以往軟體層級那樣只要輕易釋出軟體(包括OS、Driver、App)更新就能解決。因此各大硬體廠商也卯起來,正視這次的CPU漏洞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Google的研究者發現有3種攻擊方式,可能觸發這樣的漏洞,分別是如下: ● 方式1: bounds check bypass 繞過邊界檢查 (CVE-2017-5753) ● 方式2: branch target injection 分支目標注入 (CVE-2017-5715) ● 方式3: rogue data cache load 惡意數據快取載入 (CVE-2017-5754) 上述的漏洞1和2,被歸類為。 至於漏洞3,則被歸類為。 上述的Meltdown和Spectre安全漏洞,主要是利用新世代CPU中的「推測執行」效能提升技術。正由於推測執行,是CPU透過同時執行多項指令來提升運算速度,不過執行的順序不一定與指令輸入CPU時的順序相同。為了提升效能,CPU會在目前分支完成之前,預測哪個分支路徑最有可能被採用,並根據其推測繼續執行該分支指令。如果預測錯誤,這個推測的執行就會以軟體無法察覺的方式倒回(Rollback)。 雖說架構倒回了,但可能像是TLB或快取狀態並沒有被倒回,使得這些副作用,可以被駭客透過旁道攻擊(Side Channel Attack)的方式,來獲取到快取內容。若攻擊者能觸發到推測執行,去存取指定的機敏資料區的話,就可能讀取到更高權限的機敏資料。Meltdown和Spectre漏洞攻擊手法,就是利用這種方式,從權限較低的使用者程序(例如惡意app)來存取具有特殊權限的記憶體(包括系統核心),如此一來便有機會讀取到機敏資料,導致資料外洩!這對資料安全性有極端要求的應用場合來說,可說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目前影響的CPU方面,先說Meltdown漏洞吧!幾乎從1995年以來的Intel處理器都有受到影響,唯獨只有2013年以前的Itanium和Atom處理器沒有受到影響。AMD處理器方面,GPZ團隊因為沒有測試,所以不曉得是否有影響。至於ARM處理器(對!ARM也有這種漏洞!)方面,則是Cortex-A75的處理器。 至於Spectre漏洞方面,則是幾乎全中!市面上幾乎所有的Intel、AMD、ARM的處理器,都受到影響!這樣看來,幾乎所有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工作站、伺服器,甚至連手機、平板…等裝置,都可能具有上述的Spectre和Meltdown的漏洞!看來,2018年伊始,這些處理器大廠就開始頭痛了! Intel與AMD都有提出自己的說明與補救措施。以Intel來說,這次所爆發的CPU安全性漏洞問題,幾乎影響到自家1995年以來的所有處理器,無一倖免。 ◎受影響的Intel處理器/系統/夥伴與廠商,可參考的下方。 Intel的說明如下: ●:大意就是Intel表示,並沒有在真實應用程式上發生過這種案例,並強調些漏洞並不會破壞、修改或刪除掉您的數據。(但是資料有被洩密出去的風險啊…) ●:大意就是Intel和其夥伴開始進行軟體與韌體更新,來修補這種漏洞。並表示1/13前將有90%的近5年來的Intel處理器,都能獲得這樣的更新,但這樣的更新所帶來的衝擊,就是效能會有所降低 (只是沒說會降低多少就是了)。 ●:Intel CEO在CES 2018開幕前一晚的主題演講中,一開始就提到這個問題,他強調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收到任何受害者因為這些漏洞所造成的資料被洩漏出去的案例。他也表示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並承諾在一週內(1/13前)將有90%的近5年來的Intel處理器,都能獲得這樣的更新,至於其他CPU則是在1月底發布更新。 ●:大意就是Intel正式釋出更新了,並表示在他們在第八代處理器的系統上,以SYSmark 2014軟體測試整體效能,發現效能降低不到6%(個別軟體項目測試則是從2%至14%),所以影響是不太顯著的!(效能玩家和超頻玩家可能會有意見吧!) ●:Intel正式把測試數據公佈出來。主要是以第6、7、8代Core處理器為主,並以SYSMark 2014 SE與PCMark 10做程式,結果如同上面所述,影響不到6%。若是配置傳統HDD的電腦系統,則影響更低! 詳細的測試數據,可參考 ●:大意是Intel CEO表示1/15前釋出更新,把90%的近5年處理器問題解決。並表示將持續與夥伴們、客戶們與產業們,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真是禍不單行!國外有發生使用者在安裝Intel的更新時,結果會有意外重新開機的情況!這則新聞稿的大意就是Intel表示,少數客戶使用了韌體更新之後,會有發生系統重開機的狀況!影響範圍包含Broadwell和Haswell CPU。Intel表示他們正在處理這樣的問題,必要時會推出修改版的韌體,以解決這樣的問題! ●:先前都是在處理消費端的問題,這次就是以伺服器端的處理狀況。Intel表示已與Dell、HP、Lenovo、微軟合作,共同加入其「安全第一承諾」的計畫。並再一次表示有90%的近5年CPU,都已經獲得韌體更新,包含Ivy Bridge、Sandy Bridge、Skylake、Kaby Lake平台都獲得解決(至於Broadwell和Haswell平台則還在找出會導致重開機的問題中)。至於效能方面,以資料中心效能測試各種運算,大概只有2%、4%的效能降低而已。唯獨只有SPDK的iSCSI測試項目,在以單核心測試的狀態下,會有25%的效能遞減。 詳細的測試數據,可參考 ●:大意是:Intel已確定先前在1月11日所公佈的韌體更新會導致Broadwell和Haswell重新開機的根本原因,上週末也已經推出更新版本的韌體給策略夥伴們進行測試了,測試完成之後,就會正式發布最終版本。(編按:其實先前的版本,不只造成2013年Haswell、2014年Broadwell平台會重新開機,後續還有人回應說,連2011年Sandy Bridge、2012年Ivy Bridge、2015年Skylake、2017年Kaby Lake,甚至2017年底的Coffee Lake都有問題,會導致重新開機,等於是無一倖免)。 因此,Intel在中,特別說明這次事件的應對措施,並有建議作法。在1/22日的更新中,Intel建議OEM廠、雲端服務供應商、系統製造商,軟體供應商,和End User(一般消費者)「不要」下載目前最新的韌體版本(如BIOS更新、軟體更新等等),因為有可能導致Broadwell和Haswell平台不可預測的系統重新開機狀況。此外Intel更建議這些合作夥伴們,將測試重點擺在先前釋出的韌體更新版本。Intel期望在本週晚些時候,能夠釋出更多細節,並希望所有客戶能確保系統安全性,讓消費者對於系統安全無後顧之憂。對於這次更新策略的臨時中斷與改變,Intel副總裁暨消費性電腦事業群總經理Navin Shenoy先生,他個人也表示非常抱歉。他表示產品的安全性對於Intel本身、客戶和合作夥伴,以及他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他表示Intel內部正在加緊趕工以解決這些問題。一有新的消息就會馬上公佈周知。 綜合上述的說明,使用者安裝韌體更新後,效能影響僅6%而已。但由於使用Broadwell和Haswell處理器會有重新開機的狀況,因此若您是這兩種世代處理器的使用者,暫時先別安裝更新! 至於這些更新要到哪裡下載呢?主要就是要看你的電腦/主機板是哪個廠牌。這部份可參考各電腦廠商的消息公佈了! 例如:,可修復這次的安全性問題 由於後續有使用者與系統廠商反應,不只是Haswell、Broadwell平台會重新開機,就連Sandy Bridge、Ivy Bridge、Skylake、Kaby Lake,甚至Coffee Lake都遭殃,等於是Intel從第二代到第八代Core處理器都有可能導致重新開機的疑慮。因此若有必要,建議先安裝先前的韌體更新版本,否則還是暫時按兵不動,先別更新,等Intel發布最新的、確定沒問題的韌體(微碼)更新之後,讓其策略夥伴製作成最新版本的BIOS更新檔之後,消費者再去更新! 至於AMD方面,AMD目前是透過,來說明他們目前碰到的狀況與解決說明。 ●:大意是因為AMD的產品架構不同,因此方式3不會出現這樣的漏洞,而方式2則是攻擊風險近乎為零,且尚未在AMD CPU上發現方式二的漏洞。至於方式1的漏洞,可以透過系統供應商和製造商推出的軟體/作業系統更新來解決。且對性能的影響微小。 ●:大意就是再根據GPZ的三種攻擊方式與應對的解決方法,做更細部的說明。包括方法1的微軟OS更新說明、方法2的可選性更新,以及方法3並不影響的事情。 綜合上述的說明,原本AMD認為這次的漏洞影響甚微,但在Intel大動作的進行修補之下,AMD也開始進行更細部的說明,以撫AMD粉絲們的心。 目前看來,AMD是先跟微軟合作,推出多個安全性更新,來解決Windows用戶的疑慮。AMD電腦的使用者,只要安裝這些更新,就能解決安全性問題,至於效能影響方面可能不明顯。 簡單來說,其實只要您有開啟Windows Update自動更新功能,就不太需要擔心這次的安全性問題!至於這些更新要到哪裡下載呢?可以到來看看需要安裝哪些更新! 至於少數比較舊款的AMD處理器,,主要考量是因為安裝了那些更新,可能會導致無法開機的狀況(比Intel會自動重新開機的狀況還慘)! 微軟表示已與AMD合作解決這個問題,並推出最新的,可解決Windows 10和Windows Server 2016下發生無法在AMD裝置開機的問題。 再來看看ARM的處理方式,在其中,有詳細說明各種攻擊方式的影響狀況,以及各種CPU的解決方法。 ◎受影響的ARM處理器,可參考的下方。 在該持續更新的網頁中,除了Google列出的三種攻擊方式之外,ARM還針對第三種Meltdown攻擊方式,多增加一個攻擊方式3a,並列出有不少CPU會受到攻擊方式3a的影響。 其影響到的CPU,幾乎都是Cortex-A系列為主,包含A8、A9、A15、A17、A57、A72、A73、A75,甚至連Cortex-R7、R8都中鏢!幾乎都有中Spectre,而Meltdown也有部份CPU受到影響。 不過,在ARM開發者網站中,已經有針對上述的漏洞推出各種修正更新檔。開發者只要去下載這些更新檔,重新組譯一下作業系統與使用者環境,即可推出新的更新包,讓消費者下載。 受影響的ARM處理器,可參考 由於Meltdown與Spectre漏洞事關重大,微軟,讓消費者能夠針對自己的需求來進行升級。 由於這次的漏洞越吵越烈,微軟於1月9日,表示從2018年1月3日開始,微軟已發行數個更新,來協助降低這些漏洞所造成的風險,同時提升自家雲端服務,以及Internet Explorer和Microsoft Edge瀏覽器的安全。同時持續與業界合作夥伴(包括晶片製造商、裝置製造商和應用程式廠商)密切合作。 微軟特別列出各電腦廠商的連結,讓使用者可以去各廠商的網站去下載最新的BIOS更新!包含宏碁(Acer)、華碩(ASUS)、戴爾(Dell)、富士通(Fujitsu)、惠普(HP)、聯想(Lenovo)、樂金(LG)、松下(Panasonic)、三星(Samsung)、東芝(Toshiba)、索尼Vaio等廠商,當然微軟自家Surface產品,也有應對的解決方案。 針對Meltdown與Spectre的漏洞,Apple在1月9日,並表示iOS 11.2、macOS 10.13.2、tvOS 11.2已修復這個問題了。因此只要您是iPhone、iPad,或是Mac電腦使用者,記得去下載最新版本的作業系統更新即可! 除了CPU之外,GPU也中招!也許玩家會問,GPU不是處理3D材質、數據什麼的,為什麼也會有Meltdown和Spectre的問題呢?其實這是因為GPU也可以用來當成GPGPU (一般功能GPU)來執行一些指令(像是挖礦)。既然GPU同樣也有預測執行,那麼就同樣會有Meltdown與Spectre的漏洞,影響的產品線範圍,包含GeForce、Quadro、Tesla、GRID等等。 在NVIDIA持續更新的,表示其最新的驅動程式(3.90)已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建議每個人都去下載最新的驅動程式,以杜絕漏洞被駭客利用。 有關這次的處理器漏洞事件,主要就是利用CPU的Speculative Execution推測執行功能,駭客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才有機會取得機敏資料。雖說到現在並沒有任何受害者因為這次的事件而造成損失,但是,如今既然已被揭露,那麼各大廠商就有義務趕快解決,以避免後續遭到有心人士利用來進行各種真實世界的攻擊! 回顧最近不少資安漏洞事件,似乎開始挖掘出存在超過10年以上的重大漏洞(例如Shellshock,Bash漏洞),而且不只是挖掘出軟體漏洞,甚至硬體漏洞也被挖掘出來,而且影響範圍非常廣(例如這次的Meltdown與Spectre),看來資安議題,永遠都不能輕忽。希望這次的事件,讓新一代的處理器的設計,不會再有這樣的漏洞!
-
Intel處理器被人發現巨大漏洞,有心人士可直接拿到大量機密資料!修復漏洞居然要犧牲CPU整體30%的效能?
昨日(1/3)小W編才寫到Intel(英特爾)與AMD(超微)聯手推出最新的Intel Core i7-8809G的處理器情報,今日(1/4)就Intel的處理器就傳出災情,在2018年的第一個禮拜,Intel確實過的非常「有話題性」;那究竟是發了什麼樣的事情呢?根據國外科技網站The Register的報導,在過去十年當中,Intel推出的處理器當中,被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硬體漏洞,具體到底有多嚴重呢?就讓小W編帶你看! 所以發生的漏洞到底是什麼呢?根據了解,在Intel的處理器當中,透過簡單的駭客軟體就能夠獲得其內核Kernel的資訊,而且還不只是普通的層面而已,它能夠直接進入使用者的電腦當中,得到此台電腦使用者密碼、登錄金鑰或是儲存空間當中的文件等等,而這項漏洞需要多強的技術才能夠做突破呢?不用!只需要從瀏覽器(Web)上執行一段JavaScript,或是在公有雲上執行惡意軟體,就能夠直接進入您的電腦之中。 那使用者們可能就會好奇,有哪些作業系統被影響呢?在全球前三大的作業系統包含了Windows、Linux和macOS都有被攻破的機會,而相信各位玩家們一定也都還有印象,在前幾個月前macOS就已經被人發現了類似於的漏洞,於是緊急在同一天緊急釋出修補程式,並且隔一天推出安全更新的最新macOS High Sierra 10.13.2版本。預計接下來的幾週之內在其他作業系統的開發端程式設計師就會推出新的補丁。 目前他們打算透過利用「KPTI(Kernel page-table isolation)」(內核頁表隔離)的技術,將其Kernel的資訊一到另一個位址,透過亂數儲存的方式將其資訊隱藏,讓真的有心攻擊玩家們電腦的攻擊者沒有辦法找到代碼等等重要的資料。不過也正因為如此,會大量的增加其運作的時間以及工作量,並且很容易造成過熱的情況產生。 不過目前還沒沒有確切的數字或是方式能夠幫各位玩家們實測每款CPU所降低的效能到底有多少,也因為現行有非常多的伺服器以及虛擬工作站採用的都是Intel自家的處理器,所以影響的程度可能會遠比小W編或是各位玩家們所想得來的更為廣大。目前已知Microsoft(微軟)的Azure Cloud將於今年(2018)的1月10日進行重大的維護以及重啟,推測沒錯的話,應該是要進行漏洞的修復程序。 在爆出相關的報導之後,其公司本身也證實了這項報導,並且宣稱正在與業界的其他公司合作,試圖解決此項問題。但是Intel的副總裁Smith也有提到,在晶片組發現「漏洞」或是「瑕疵」的說法並不正確,在報導當中所提到的應該是功能應該是指預測式的指令。不過根據小W編最新發現的資訊顯示,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Vrije大學的系統網路安全組博士生已經開發出了一套能夠透過Chipzilla漏洞從使用者電腦得到內核的資訊! AMD表示,因為他們的處理器架構與Intel公司的架構不同,所以它們公司內部認為其內核Kernel資訊被攻破的機率「趨近於零」!且也因為這次的危機風波,AMD內部的軟體工程師就提到,雖然我們的處理器不會被影響,不過能夠透過這次的機會對自家的處理器有更好的優化。 以目前的狀況來看,目前是沒有辦法透過硬體的層面去進行修復,只能透過各家的OS業者進行修正,所以目前有想要更新自家電腦的玩家們,可能要選擇AMD的平台,才不需要依靠接下來釋出最新的更新檔或是補丁來修正「漏洞」。而之後若是有相關的消息,小W編也會幫各位玩家們緊盯準時的放上PDDIY!的官網,不過各位玩家們會願意犧牲自身30%的效能去填補這樣的漏洞嗎…?這就大家自己想囉~~ 就在小W編撰寫文章的同時,Intel與Google也正式發表了相關問題的聲明,小W編幫各位節錄簡單的重點,至於想要知道更多的玩家們也可以點擊下方的所附上的連結看看完整的官方聲明以及Q&A: 一、Intel方面: 目前他們正在全力與AMD和ARM(安謀)等多家廠商正在合作,準備有效率的、有建設性的解決目前所遇到的問題,並且已經提供軟體和硬體層面上的更新來修補這些狀況。 二、Google方面: Google聲明稿表示在去年的時候他們的Project Zero團隊發現了這樣的安全漏洞,而且大多數都是透過處理器來進行惡意攻擊,他們的研究人員Jann Horn表示這些能夠未經授權讀取相關資訊的行為,都來自於CPU端的問題,不論是AMD、ARM還是Intel,他們也在其中附上了關於自家產品的解決方案。各位玩家們若有疑慮不妨可以點下方的連結看看。
-
Intel Core i7-8809G筆電型處理器規格釋放!Intel搭配AMD究竟打不打得過NVIDIA的「Full House」?!
還記得當時在2017年11月初的時候,我們的小K編曾經在官網上揭露關於「Intel Core H」(當時的處理器代號)筆電型處理器的資訊,也因為這款產品是Intel與AMD的首次合作,所以全球玩家們以及包括小W編在內的媒體同業們都相當期待。但是當時只說於2018年的第一季會有更進一步的消息而已,於是日子就這麼來到了新的一年。 而就在昨日(1/2)無預警的在公布了他們與AMD共同合作開發的新型筆電型處理器的簡單規格!(目前相關資訊已經從印度官網下架) 相信各位玩家們一定都知道,在2017年的時候,因應AMD強勢的推出Ryzen 3&5&7系列與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之後,Intel隨後跟上推出了第八代的Core i3/i5/i7處理器;但是在GPU的市場上,依舊沒有辦法與龍頭NVIDIA做對抗。 而NVIDIA就算在老闆「老黃」自己說他們將要把企業的重心往AI發展,不過實際觀看其2017年第三季財報而論,其遊戲型GPU的營收占比還是達到了將近60%,也將近13.1億美元,可見GPU市場之大、收益之高。Intel與AMD單打獨鬥確實很難與其抗衡,所以決定在筆電型處理器上展開兩家處理器大廠的首次合作,一同開發最新的處理器。 在2018年1月2日釋出的簡單規格當中,可以看見這款產品的型號以及相關規格資訊,其型號為Intel Core i7-8809G,並不是採用先前的「H」(此為第八代Coffee Lake的架構),所以看來這是第七代Kaby Lake架構的處理器。在其官網的Compare Unlocked Processors(未鎖頻)資訊部分,也將產品列於Core X以及Coffee Lake S系列的旁邊,極有可能未來還有可能會推出桌上型的版本!就從公布的內容來看,這款Intel Core i7-8809G的規格為4C/8T,頻率為3.1GHz,其L3快取的部分也有8MB。在CPU與GPU的共TDP為100W,可支援的記憶體為雙通道的DDR4-2400,並且所使用的是AMD RX Vega M GH Graphics的繪圖晶片,顯示記憶體為HBM2,不過比較令人意外的是,連Intel本身的HD Graphics 630內顯亦被保留了下來。 除了Intel-Core-i7-8809G之外,在Intel與AMD的合作之中,還有兩款CPU的型號也一併公布,其代號為Intel Core i7-8705G與Intel Core i7-8706G,目前根據編輯室的猜測,這兩款產品可能是有鎖頻沒有辦法進行超頻的版本。 看完了基本的規格資訊之後,雖然目前其資訊已經從印度的官網下架了,不過在全球科技媒體或是玩家們的注意之下,仍舊被我們捕捉到了相關的資訊,雖然還是沒有確切的上市日期,不過就以規格層面來說確實相當令人期待,那「牙膏」搭配「農藥」的全新組合,究竟能不能「蹦出新滋味」給全球的使用者們一個Surprise呢?就跟著小W編一起看下去! Source:
-
Lenovo推出全新Mirage AR主機與《星際大戰:絕地挑戰》遊戲,邀請到「亞太區負責人」談遊戲與試玩心得!
不知道各位玩家們有沒有看過全新的《刀劍神域:序列爭戰》的劇場版動畫,在裡頭提到了關於AR以及VR的探討,和AR流行之後的未來世界。而小W編今天來到了台北市信義區的精華地段,原本中國信託新舞台的舊址,來參加Lenovo全新推出的擴增實境(AR)遊戲《星際大戰:絕地挑戰》! 今天小W編來到了Mercedes Benz Pop Up Taipei,準備來感受一回關於全新科技應用的全新體驗;所謂的擴增實境(AR、Augmented Reality),是一種相較於虛擬實境之下的全新產品,他只需要透過裝置以及手機的連接就能夠透過AR裝置進行遊玩,而Lenovo這一次打破了消費者對於他們在PC市場上的既定印象,推出了Mirage AR主機,還邀請到綜藝小天王KID和凱渥名模王心恬到場向各位媒體朋友們分享他們的試玩心得! Lenovo這一次與Walt Disney合作,在今天推出了全新的《星際大戰:絕地挑戰》(STAR WARS JEDI Challengs),除此之外,Lenovo也推出全新的Lenovo Mirage AR主機、追蹤信標以及光鍵控制器和遊戲模式等等的內容,與Android和iOS相容的遊戲,今天可以從PChome上開始預購啦! 看完了這麼多關於別人試玩心得的部分,小W編就來幫各位介紹關於這次遊戲一些基本介紹:各位玩家們只需要使用自己的手機下載遊戲的APP,就能夠玩到遊戲當中的三種模式,分別是:光劍大戰(Lightsaber Battles)、策略戰鬥(Strategic Combat)和全像棋(Holochess)等三種。而在Lenovo Mirage AR主機的部分則內置了2組魚眼鏡頭且具有1:1的光劍控制器,確實在收藏價值以及質感表現上都相當不錯。 小W編相當感謝台北市電腦公會的協助,讓我能夠邀請到Lenovo Tablet and Smart Devices部門的亞太區負責人簡文駿(Jimmy)和我在濕冷的下午聊上一會兒,首先聊到了手機APP支援的部分:在iPhone的部分只要是iPhone 6以上的手機基本上都能夠運行;而Android系統的部分則只要是Android 6.0以上就能夠執行,不過SAMSUNG的NOTE系列可能沒有辦法支援,並非因為硬體上的差距,因為它只是真的太大長太大隻了!XD 在聊天的過程當中也提到,關於Lenovo之後與Walt Disney的合作會非常密切,因為在Walt Disney底下的IP非常的多,所以之後不排除除了星際大戰之外,還會有更多的遊戲,他也提到:AR以及VR之所以會吸引人,一定是因問他的內容,而他們也預計在美國的CES大展上,公布最新的遊戲內容,聽說會有雙人對戰、策略戰爭的全新模式,就請玩家們鎖定,屆時有什麼最新的資訊都會公布在官網上喔! 而在現場小W編與AAA編和VEGA特地留到最後,就是為了要滿足AAA編這個星戰迷的夢想,成為全公司第一個玩到這款遊戲的人,企圖使「色影屍」氣死在公司XD!當然在遊玩的過程相當有趣,他們也表示在遊玩的時候體驗還算相當不錯,不過就是AR主機本身有一點太重,會造成頭部微微前傾的感覺,不過整體上他們都覺得還不錯玩!那可能也有玩家會問:其他模式都不會怎麼辦?別擔心,在遊戲的一開始都有專業的遊戲教學,我們的VEGA可是把教學看到追蹤信標沒電呢! 在經過了一個下午的採訪之後,小W編真的相當開心,能夠摸到全新的產品以及試玩最新的遊戲,對於一個喜歡嘗試新鮮事物和遊戲的我來說,真的是相當美好的一個下午。而各位玩家們若是也想要試玩的話,在美麗華大直影城的6樓,從2017年12月15日開始到2018年的1月7日,每個星期五的下午五點至星期日的下午六點都能夠前往試玩,你們還等什麼?手刀出發! 廠商名稱:Lenovo - 荷蘭商聯想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0-702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新台幣10,590元
-
BlackBerry的App Store將於2019年底打烊,BB10手機只剩兩年可玩
BlackBerry (黑莓機)在近20年內,從竄起、大量成長,到逐漸隕落,曾經是實體鍵盤手機的王者,在智慧型手機平台兩大巨擘出現之後,BlackBerry的光芒逐漸褪去。為避免步上Nokia的後塵,BlackBerry後來選擇向Android靠攏,於近幾年所推出的BlackBerry OS 10 (BB10)內,加入Android的執行環境,讓其手機可以執行Android的App,以保有其手機競爭力。後來,BlackBerry更推出了全Android作業系統的手機,成為Google Android旗下眾多手機品牌中的一份子。 如今,在BB10平台逐漸失去舞台,以及越來越沒有程式開發者為其BlackBerry OS開發應用程式之下,其App Store的軟體商店(BlackBerry World)也越來越老舊,鮮有新的App出現,致使BlackBerry決定將於2019年底,將自家的App Store下架,正式宣告BlackBerry OS的下台一鞠躬! 來自加拿大的RIM (Research In Motion)公司,自1984年創立,歷經多年的研發,並於1999年推出首支可以通話的黑莓機RIM 6230之後,便以強大的Email功能以及Push Mail的服務,在商用手機市場獲得青睞。由於其產品鍵盤上的按鈕,很像草莓種子,故命名為「黑莓手機」。 RIM公司的快速成長期是因為2001年美國發生911恐攻事件時,由於當時網路混亂,當時黑莓機可以用來及時傳遞現場資訊,因此獲得廣大的美國商務人士的讚許,掀起BlackBerry的熱潮。2004年RIM就擁有高達100萬位用戶,隔年(2005年)就激增到400萬個用戶。其中有不少美國政府官員都使用黑莓機。當時還獲得Forbes(富比士)評選全球增長最快的20大品牌之一,BlackBerry的增長率達36%,僅次於後來蘋果推出的iPhone (38%)。 隨著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之後,RIM也推出回敬對手的智慧型手機-BlackBerry Storm,此時該有鍵盤,或不該有鍵盤,成為兩派人馬爭論的議題之一。不少喜愛有實體鍵盤的手機用戶,仍認為黑莓機才是主流,讓RIM到了2010年底到了巔峰,擁有2100萬用戶! 但是3G時代來臨之後,iPhone 3G/3GS/4的推出,加上App Store的數量激增,相較於RIM這邊的進展緩慢,讓不少投資人開始質疑RIM的競爭力。當蘋果於2010年推出iPad之後,RIM也於2011年第二季推出回敬對手的平板-BlackBerry PlayBook,搭配自家的BlackBerry Tablet OS,但很可惜的是,該產品銷售量太差,雖然後來有降價促銷,但也致使RIM需要打銷4.85億美元的呆帳,再加上2011年開始,RIM的營運成長率變緩,讓RIM開始進行有史以來的大裁員,2012年初,創辦人甚至辭去CEO一職,3月後公司營運出現首次淨損,讓RIM繼續再大量裁員,還將許多董事撤換掉。至此為止,RIM出現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 RIM於2011年所發表BlackBerry OS 10 (BB10)全新風格的作業系統,以全新介面設計,獲得其粉絲們的關注,但由於此時RIM正面臨組織變動,直到了2013年,RIM將公司改名為BlackBerry Limited,並推出BlackBerry 10.3之後加入了Android執行函式庫,並內建Amazon Appstore,讓BB10的手機也能執行Android的App,BlackBerry黑莓機終於擁有開放性的軟體開發空間,並與當前流行的智慧型手機App搭上線。 隨後,BlackBerry公司就像IBM公司一樣,放棄自行開發硬體,全面轉變成只專注於軟體開發領域的純軟體公司。其手機的硬體設計業務都外包出去,例如2014年5月推出的BlackBerry Z3,就是與鴻海合作推出的低價BB10手機。到了2015年推出的BlackBerry Priv,就直接放棄自家BB10,直接內建Android 5.1作業系統來試市場水溫,直到2016年起更發布全系列的Android的黑莓機,包含DTEK60、DTEK50等純Android手機,也等於是間接宣告BB10的死期! 雖說BlackBerry OS還有在更新,最新的10.3.3版本是在2016年12月發布。但是自2017年起,市面上幾乎買不到內建BB10的黑莓機了,只能買到內建Android的黑莓機。等於是宣告BlackBerry OS下台一鞠躬了! 那麼BlackBerry World(黑莓機App商店)該怎麼辦呢?當黑莓機的用戶也都是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了,其軟體下載源也大多來自Amazon Appstore或Google Play商店了,那麼BlackBerry World也只能說命運多舛了!BlackBerry的CEO於12/15正式宣佈,其BlackBerry World即將於2019年12月31日正式下架。此外,BlackBerry的旅遊網站會提早至2018年2月下架,Playbook平板的視訊通話功能也將於2018年3月說再見! 從此可看出,使用黑莓機的用戶們,還有兩年的時間可以從BlackBerry World下載App,過了這個時間之後,那些無法升級至Android的黑莓機,就無法從官方商店下載App,用戶可能得透過其他方式來安裝App了,或者選購新的Android黑莓機,投入Android的懷抱了! 您是黑莓機的用戶嗎?您會繼續使用您的黑莓機到2019年底嗎?請留言!或到我們討論喔! (01)
-
2018年台北國際電玩展資訊搶先報,與INDIE獨立遊戲製作分享現場直擊!
相信各位玩家們一定期待很久,看完小W編一系列關於東京電玩展的遊戲報導之後,一定很想知道關於接下來什麼時候才有關於台灣自家舉辦的「台北國際電玩展」消息呢?終於在今日(12/13)由「台北市電腦公會」舉辦的媒體茶會暨INDIE獨立遊戲的分享茶會當中要公布相關資訊囉! 在今日的媒體記者會上,由台北國際電玩展的大家長吳文榮先生為媒體們稍微幫大家引述關於此次的改變。其中也提到,在台灣本身相當開放多元的環境之下,其玩家們對於遊戲的熱愛,在遊戲的消費能力上甚至排行第15名,可見台灣的遊戲人口確實眾多,而且台北國際電玩展也積極的與其他9個國家保持合作,讓電玩展的能見度更加提高。 小W編得到了許多關於這次台北國際電玩展的內容,首先當然是對於商務人士有比較大需求的商務日,訂於2018年1月25日至26日,將於世貿一館的H區盛大展出,其中又以APGS(亞太遊戲高峰會)為主軸,其中有電競論壇也邀請到了如Akitsuki、Digital Crafter和Garena等等公司,準備與玩家們分享關於遊戲產業的大小事。 除了B2B ZONE INDIE FESTA和亞太遊戲高峰會之外,各位玩家們一定最期待的就是在世貿一館的一樓的展區當中究竟有那些遊戲廠商會來一起共襄盛舉吧?在這邊小W編就先幫各位玩家們細數一下,目前已知的出展陣容為:台灣索尼互動娛樂(SIET)、遊戲橘子(Gamania)、Madhead、台灣萬代南夢宮娛樂(BANDAI NAMCO)、Google Play、Pearl Abyss、Ubisoft、SEGA Games、韓商格雷維蒂(Gravity)等等,還有首度在台灣曝光的Cygames、Wondor Planet、H2 Interactive等等,除此之外在娛樂周邊配備參展的廠商有JTC VIVE、HyperX和曜越Tt等等,今年的陣容也擴大了不少呢! 除了參展的遊戲廠商們之外,明年台北國際電玩展也有著相當重要的任務,也就是INDIE的活動,這一次在台北國際電玩展的展期期間,也有著包括來自19個國家至少90款的獨立遊戲,更特別的是其中還有巴拉圭的遊戲製作人呢!除了上述提到的B2B ZONE INDIE FESTA,還有在一樓舉辦INDIE HOUSE及與開幕典禮一同登場的INDIE Game Award頒獎! 看了這麼多關於展覽的資訊,小W編也幫各位心癢難耐的玩家們準備會讓你們更想入場的部份(壞壞!)。還記得今天有關於開發展的分享會,在現場他們也帶來了自家的產品,接下來就讓我們往下看這幾間獨立遊戲開發團隊所帶給我們的遊戲吧! 第一間看見的廠商為Digital Crafter(數位卡夫特),他們獨立開發的遊戲以各國的神明為主角的格鬥遊戲,其中包括了關公、聖誕老人、耶穌等等,整體格鬥遊戲畫面相當有自我的風格。據說,他們還有可能要在台北國際電玩展的期間於台北國際電玩展自家的主舞台舉辦電競比賽?! 不知道各位玩家們對這間遊戲工作是有沒有印象,若是有偷看實況主玩遊戲的話,可以找到關於他們家遊戲的實況存檔,也就是《OPUS:地球計畫》,沒錯就是在國外抱回相當多獎項的敘事型探索遊戲,而在今年九月的時候他們也推出系列作《OPUS:靈魂之橋》,準備帶著各位玩家們重回宇宙中探險! 這款由阿諾瓦工作室所推出的《陽春白雪》,是一款以中文詩詞結合音樂遊戲的一款遊戲,當小W編看到這款遊戲的介紹時,就讀中文系的魂魄都燃燒了起來,想到那些在大學背詩、背詞、背曲的過程,現在還是歷歷在目啊!而這款遊戲也奪得了國際遊戲競賽(IMGA SEA)的最具意義獎!而我的耳邊就響起了那首關漢卿的[南呂]〈一枝花 不伏老〉[尾]:「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會圍棋、會蹴趜、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 此工作室為台灣獨立的遊戲工作室,其開發的《雨港基隆》廣受好評,小W編那時候追著「老王」的實況,追著、追著竟然深陷不已。不論是二戰中的日治時期尾聲到二戰後的228事件,有著台灣人文獨特的歷史故事以及風格,這回他們推出了全新作品《她和他和她的澎湖灣》,希望也能夠帶來令人沉醉不已的劇情。 今天的媒體暨分享會的交接途中聊到,這一次的台北國際電玩展確實相當國際化,除了來自各國的INDIE遊戲創作團隊,也有來自各國的媒體們已經登入準備前來採訪,其中包含了日本、中國、韓國、荷蘭、英國、德國等等國家,確實在舉辦的規模以及準備上有著相當長足的進步。各位玩家們,今年來了如此之多的廠商,還不在明年的1月26日準時前往世貿一館,享受屬於台灣一年一度的遊戲盛會! 產覽名稱:台北國際電玩展 展覽地點:台北市世貿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展覽時間:2018年1月25日至29日(1/25-26為商務日;1/26-29日為一般民眾玩家開放) 展覽官網:
-
Sony推出最新4K HDR專業手持攝錄機 PXW-Z90和HXR-NX80輕巧登台!
今日Sony在台北發表最新手持式攝錄機PXW-Z90Z和HXR-NX80,且為Sony首款支援 4K HDR(HLG)的攝錄機。 這次Sony新推出的手持數位攝錄機,其主要特點是擁有超輕巧的重量,僅有1,390公克,並支援4K HDR錄製,使用1 吋的 Exmor RS CMOS 感光元件,還有最高 960fps的慢動作攝影能力,讓每一個拍攝的動態焦點都能完全對到,對使用者來說,全新的PXW-Z90與HXR-NX80為適用於更種專業領域及企業所需的攝錄機。 全新Sony PXW-Z90及HXR-NX80攝錄機均採用高解析度 OLED 觀景窗(0.39 吋 OLED 235.9萬點),搭配先進的 3.5 吋大型觸控式液晶顯示幕(155.5萬點),讓使用者能夠在多種主體或對焦點之間快速切換,亦可以根據不同主題和拍攝目標靈活調節 AF 驅動速度、追蹤深度範圍及目標切換靈敏度,更輕鬆地全面掌握影片拍攝的節奏。 在分享SONY最新的超輕巧4K專業攝錄機PXW-Z90和HXR-NX80之前,由索尼專業系統行銷本部的村上浩一先生,提出了4K HDR高解析影像將會是未來市場重要的趨勢。 PXW-Z90Z和HXR-NX80 為Sony第一批支援4K HDR(HLG)手持攝錄機,以往影像的後製工作,都需要由專業人員操刀的調色程序,而透過支援HDR錄製的數位攝錄機,可輕鬆減少工作流程。 透過Full HD快慢錄影 (Slow & Quick Motion)功能,可以使各種動作拍攝表現有多元變化,以及絕佳的呈現。 PXW-Z90Z和HXR-NX80支援的多部攝錄機同時操作功能,可使用Proxy 檔案錄製、接續錄影和同時備份錄製,進一步提升製作流程效率,且還具有 REMOTE 遙控端子,多介面智慧型熱靴 (Multi-Interface Shoe™) 和HDMI Type A 高畫質輸出,不論是多機切換直播系統或單獨使用,都相當便利。 這兩款攝錄機,同樣支援了2.4G Hz Wi-Fi無線Live streaming (USTREAM) 即時影音串流,擁有影音平台的網路傳輸應用,這對於許多攝影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功能。 除了SONY最新款的專業級攝錄機,今日還分享了全新的現場導播機,是一款夠支援線上影音平台,及製作影片重要的工具。而因應越來越多元的影像錄製與即時串流播放需求,同場推薦Sony MCX-500多機作業現場導播機,超輕薄方便攜帶的尺寸具備專業廣播品質的規格,可支援中小規模的現場製作需求,帶來靈活應用的可能性! 對於許多專業的攝影師或是媒體來說,大又重的攝影機是隨時必須配戴的工具,而SONY進一步實現了專業攝影機輕量及4K高影像解析的條件。XDCAM®PXW-Z90及 NXCAM®HXR-NX80輕巧便攜的優勢,對於消費者或專業人士來說,是主要選擇的條件。此外支援即時 HDR(高動態範圍),讓製作多層次的HDR 影片,大幅減少後期製作上的流程,幫助專業創作的領域工作者得到更好的支援。 Sony 全新廣播專業手提型攝錄機PXW-Z90V 與 HXR-NX80 定價分別為 NT$119,000(未稅)及NT$96,000(未稅),即日起至2018年1 月 15 日止,凡訂購 XDCAM®PXW-Z90或 NXCAM®HXR-NX80任一機種,即可獲贈原廠充電電池 NP-FV70A (價值台幣 2,980 元) 一顆,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廠商名稱:Sony台灣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522-9782 廠商官網:
-
AMD新版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17.12正式上線!賦予OSD與手機監控的絕佳遊戲新體驗!
AMD於2017年12月12日正式推出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這個版本可說是AMD最強力作、功能超越NVIDIA GeForce Experience的顯示卡「驅動軟體集」,結合了驅動程式+遊戲入口選單+錄影直播分享+OSD調控+手機監控+性能優化…等多功能的軟體工具,讓您的AMD Radeon顯示卡家族,發揮出如虎添翼般的特色與效果。 先前AMD推出CCC (Catalyst Control Center)驅動軟體,由於其使用介面比較屬於PC Style的選單式操作方式,這種介面也沒有說不一定不好,只是為了迎接當今行動世代、直播世代的來臨,需要有更活潑、更簡便、更鮮明的使用介面,因此AMD決定於2015年12月,推出全新的Radeon Software Crimson Edition (RSCE),以更活潑的介面來吸引舊粉絲、新粉絲的目光! 到了2016年12月,AMD再次推出Radeon Software Crimson ReLive Edition (RSCRE),主要加入了錄影與直播功能,讓遊戲玩家、實況主可以直接透過這套軟體集來做遊戲即時錄影與直播,並分享至twitch.tv、YouTube等媒體平台,這個版本獲得連續12個月用戶滿意度達90%。 由於AMD承諾每年發表主要驅動程式的更新,因此2017年12月,正式推出了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RSAE)版本。這次的Adrenalin指的不是腎上腺素喔!而是根據具有活力的Adrenalin Rose(一種超紅色的玫瑰花)來命名,有點紅上加紅的意義,若以華人的文化來說,就類似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意思!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zmsD7oKrM 2017年12月,AMD發表最新版顯示卡驅動程式,叫做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AMD表示,在過去的三年中,Radeon Software共已推出了70種版本,提供超過50種新增或強化的功能,同時有超過75個遊戲在發表日當天,驅動程式就能同步支援,並以最佳化的效能呈現,如今全球累積下載量超過2.5億次。而未來,AMD將繼續更新Radeon Software,為遊戲玩家、專業人士和遊戲開發人員提供高效能的遊戲與VR體驗。這次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就是提供更超越競爭對手GeForce Experience的軟體,提供「一站式滿足」(One Stop Satisfaction)的軟體使用與遊戲新體驗。 這次AMD發表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除了延續先前版本的功能之外,其中的主打功能,就是加入了Radeon Overlay以及AMD Link這兩大全新功能,其他像是Radeon Wattman、Radeon Chill、Radeon ReLive、Enhanced Sync,則是提供比先前版本更強的功能。 以Radeon Overlay來說,就像是OSD那樣的設定畫面,按ALT-R就可以開啟(按鈕可更改),讓玩家能夠在遊戲中直接做各種顯示設定、調校、錄影擷圖等等,以重疊的方式顯示選單,這樣一來,玩家就不需要跳出遊戲,或切換出遊戲,即可直接在遊戲內做好各種設定。 至於AMD Link,則是AMD最新的行動App,安裝在iOS或Android手機、平板上後,即可與PC端的電腦連結,如此一來,就可以透過行動裝置來即時監控PC端的顯示卡與系統狀態,甚至可以直接進行各種設定、監控,成為電腦的第二螢幕。 再來是其他功能,就是先前版本的再進化,例如Radeon Wattman則是可以對顯示卡進行最佳化調校、超頻,並可以將您的設定檔存檔,並分享到其他遊戲社群,讓其他玩家可以直接用您的設定檔來讓遊戲(或挖礦)最佳化,當然若設定值裡面的時脈設定太高,導致套用後系統當機,下次開機時則會自動恢復到原廠設定值,表示這個設定檔可能不適用於您的系統環境。 Radeon Chill則是AMD自家的省電模式,可以讓您在遊戲中,若沒有移動的話,此時畫面的變化也比較小,這時即可透過動態調降顯示的畫格(幀)數,來讓顯示卡負擔更低、用電更省。可以調整範圍從最低的0到最高的300,且這版本已經可以支援每套遊戲,讓每套遊戲都能透過Chill來設定未動作時的省電,不像先前版本只限定只有部份遊戲才能調整。 Radeon ReLive就是實況主、直播主最愛的功能,可以在遊戲中隨時擷圖或錄影,且錄影的區域可選定全螢幕或部份螢幕,並透過YouTube、Twitch、STAGE TEN、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優酷、Mixer等平台,來直播或是分享玩家們的精彩鏡頭,甚至聊天。搭配AMD Link的話,亦可看到您的擷取畫面、錄製短片,並即時以手機分享給朋友,讓朋友驚豔!此外,透過這版最佳化過的Radeon ReLive,不僅可以支援Vulkan的遊戲,且擷圖、錄影時,對遊戲的效能影響更低! 當遊戲的FPS數超過螢幕的最高更新率時,Enhanced Sync並不會限制遊戲的效能,而是會顯示顯示卡最近所處理好的畫面,以降低畫面輸入的延遲,同時讓那些VSync關閉的狀態下容易造成畫面撕裂的現象完全剔除!除了固定的垂直更新率下能夠完美運作外,針對那些具備變動性的更新率的FreeSync顯示器,則更能提供更好的畫面呈現。此外,這次的版本可同時支援Vulkan、多GPU的環境,徹底降低遊戲畫面的延遲。 接下來,讓我們透過實際畫面,來檢視這次的新功能。 整體而言,這次的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共增加近30種新功能、可提升效能近15%,其最大主打的賣點在於其AMD Link與Radeon Overlay功能,提供手機玩家即時監控的需求,以及螢幕即時調整的功能,讓玩家可以隨時根據需求做調整,讓顯示卡發揮出最佳的效能表現。 此外,其他的功能,包含Radeon Chill可做到更省電、Radeon ReLive可以即時擷圖/錄影/直播、Enhanced Sync可讓畫面不撕裂,而Radeon Wattman則可自行超頻,進一步探究出顯示卡的極限。因此,這次的Adrenalin的初版出現,就獲得使用者高達4.5分的滿意度,值得A粉們趕緊下載來使用! (1) (2) (3) (4) (5)
-
AVITA LIBER多彩筆電新上市,雙12限量50台4折優惠
Nexstgo為一家2016年創立的科技新創企業,旗下品牌AVITA於2017年六月於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首次亮相後,已宣佈正式進軍亞洲,並陸續在香港、新加坡、台灣上市,在香港的首賣更創下五分鐘全數售罄的銷售紀錄。今日(12/11)首度在台發表最新的 AVITA LIBER多彩筆電。總監李以亮表示,AVITA為西班牙語,是「生活」的意思,品牌名字就與所開發的產品一樣,完成人們在使用科技產品不可或缺生活品味與連結。 一般消費者最熟悉的銀色或是太空灰系列,AVITA這次大秀更多風格色彩的筆電,主打女性市場以「都市紅、天使藍、型酷黑、丁香紫、香檳金、公主粉」等多種鮮艷明亮格調,消費者可依照個人喜好選擇適合的AVITA LIBER,搭配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 AVITA推出首款筆記型電腦系列「LIBER」,考量台灣市場對攜帶方便性的需求,採用輕巧纖薄型筆電設計,金屬機身經過精密工藝製作,機身最薄只有5mm、重量輕至1.37kg,減輕消費者隨身攜帶筆電的負擔,且電池續航力更長達10小時,無論是出外旅遊、履行行動辦公室,AVITA LIBER都能隨時待命,成為使用者的最佳幫手。AVITA LIBER同時亦配備一組支援快速充電、資料傳輸及顯示等多用途的USB Type-C連接埠,以及兩組USB-3.0連接埠,隨時連接各種裝置及周邊設備,多樣功能集於一身,滿足消費者的所有需求。 除了多樣色彩變化,AVITA更將進一步於2018年開放客製化AVITA筆電系統,消費者將可發揮個人創意,化身筆電設計師,從內在規格至外在設計都為消費者需求量身打造,且每季推出不同配色及圖案,滿足消費者創意與不同風格的需求。 慶祝AVITA正式進軍台灣並搭配雙12銷售強檔,消費者可以NT$ 12,120購買原價NT$29,800的AVITA LIBER Glamour Collection (i5/8GB/256GB SSD)一台,相當於4折的超值優惠,總共限量僅50台,12月12日凌晨00:00起限量30台於PChome線上購物/24H購物、Yahoo奇摩購物中心、MOMO購物網、蝦皮購物、friDay購物、ETMALL東森購物網等六大電商強勢開賣。12月12日上午10:30起則於Yosei忠孝復興旗艦店(台北市大安路一段77號B1,東區地下街店鋪編號6-3) 開始限量20台排隊購買活動,並且於中午12時12分開售。 廠商名稱:Nexstgo-力高創科 廠商官網:
最多人點閱
- 捉對廝殺:AMD Ryzen 2200G/2400G VS Intel Core i3-8100/i5-8400
- Google Public DNS上網跑更快,用戶端趕快更換IPv4 DNS設定8.8.8.8與8.8.4.4
-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
- 光華商場的下一步,全世界都在看!
- 為什麼要換Skylake?Intel Core i7-6700K VS. Core i7-5775C VS. Core i7-4790K新舊處理器大戰!
- 迎廣InWin 805 ∞ Infinity重裝上陣,電腦精品機殼中的頂尖之作!
- NVIDIA GeForce GTX 1080磅礡登場,史上最強大PASCAL顯示卡誕生!
- 「浦科特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史上最強裸測機殼,聯力LIAN LI PC-T80裸測架!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Ryzen 7 1800X vs. Core i7-7700K vs. Core i7-6950X Extreme效能大車拼,AMD八核心銳龍戰神與Intel十核心愛妻之王跑分實測!
- WanaCrypt0r 2.0勒索病毒來襲,KB4012215更新程式與解毒程式下載安裝 – MS17-010系統漏洞攻擊救命仙丹!